您的位置: 首页 >德育安全>国旗下讲话>详细内容

国旗下讲话

喜欢自己(朱丛明)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1-02 20:05:46 浏览次数: 【字体: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喜欢自己”“喜欢自己”,在心理学上又被成为“自我接纳”,这意味着尽管自己有不足之处,也仍旧能够认可自己,这对我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有很高影响。我们先来看看一个自我接纳程度高的人是什么样子。

1. “我的情绪很重要,我要感受它” 自我接纳要求人们去体验和接受自己的情绪。是感知情绪进一步来认识自己,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想要维护什么等等。而自我接受程度低的人的普遍特点,是对自己的情绪通常会持否定态度以及与现实产生分离感。它们通常体现为一种内在矛盾,或外在表现为沮丧、紧张、无聊甚至产生怒气。

2. “我接受,不代表我放弃改变的可能”  一般来说,自我接纳程度高的人会意识到——现实就是现实,逃避它无法解决任何问题。他们也能意识到,即使他们接受了一些不喜欢的事物,他们依旧可以尝试去改变或者适应它。简单地说,逃避不能改变任何事情,接受只是改变的基础。一个缺乏自我接纳的人同时也会缺乏对人生中有意义的改变的能力和控制力。

3. “如果错了,我要弄明白具体原因”同情和客观的判断能力是自我接纳的一个重要组成。这并不意味着即使我们做错了,也一定要从中找出我们“对”的地方,也不代表我们是在为自己找借口,而是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境来具体地讨论这些错误。想要做到这一点,了解当时自己的内心活动和促使自己做出那些并不引以为豪的事情的原因是非常重要的。

4. “我或许向往完美,但不应刻意追求”。如果你掉入了追求完美的圈子里,那么很抱歉,你可能永远都找不到它。德国心理学家Gerd Gigerenzer在他的书中曾区别过“最大化者” (maximisers) “满足者” (satisficers)的区别:“最大化者”在做出决定时会非常小心的衡量,完美是他们做事的标杆。而“满足者”更愿意去接受“足够好了”这件事情,不会过于执着于完美。研究表明,“满足者”会比“最大化者”生活的更加开心一些,因为他们相比于事事追求完美的人来说更加的乐观,也有更高的自尊和对生活的满意程度。

如何提高对自己的接纳程度?

1.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当下的我还能做些什么?告诉自己,一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只不过是我暂时没找到而已,我肯定能解决的。

2. 学会原谅自己。 学会原谅并不代表为自己做错的事情找借口,它纯粹意味着我们承认自己的错误,然后继续向前走。如果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事情,那就向被伤害的人道歉(也包括自己),并尽力去改正自己的错误。无需再用这些错误反复的折磨自己。

3. 不要给自己打分。小的时候或许我们的父母总会拿“别人家的孩子”跟我们比较,但长大后,我们依旧会拿自己跟别人比较我们是不是聪明的,漂亮的,身材纤细的,或者是不是足够成功的。比较不一定都是不好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在进行比较时,我们的重点已经放错了;我们可以控制或者改变自己的行为,却无法控制别人。请记住,你很特别,你的天赋与才能都是独一无二,谁都无法比拟。

4. 灵活一点。我们越是固执,就越无法让自己拥抱变化和成长。很多时候,我们害怕变化仅仅是因为我们害怕未知的事物。但随遇而安并不一定是件坏事,跟着感觉走,当事情到来时自然地去接受它。不仅如此,我们的目标也是允许改变的,适当的调整自己的目标会把自己从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

最后,愿所有朋友都能够用一个更加包容的心态接纳自己。

    谢谢大家!!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